當前位置:中國廣告人網站>創(chuàng)意策劃>糖酒營銷>詳細內容
白酒企業(yè),可怕的“一根筋”
作者:李明利 時間:2011-5-17 字體:[大] [中] [小]
-
產品因物而異,品牌因人不同。白酒雖然在中國歷史悠久,但歷史在進步,時代在變遷,只有變才能保其光輝不變。
從當前看,中國白酒市場,大多企業(yè)看到了不變的一面,即白酒重文化、重歷史。正是這種認識,導致了許多白酒企業(yè)產品同質化的現象十分嚴重,競爭手段單一,品牌跟風,品質雷同的情形比比皆是,競爭趨向于白熱化。
但從市場看,一方面白酒企業(yè)自認為自己所行為大道,但從消費者來看,因為社會的多元化,消費者消費文化已經超越了歷史文化范疇,正發(fā)展成一種重個性文化的新時代文化。
按照品牌消費基本規(guī)律來看,只有品牌滿足或者引導這種消費文化,品牌才能實現自身的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。但現實是,大多企業(yè)并沒有深切意識到這一點,而是隨波逐流,更進一步發(fā)展傳統(tǒng)的酒文化。
正是這種心態(tài),導致白酒企業(yè),產生了畸形的“一根筋”現象。在李明利本人看來,只有走出這種一根筋的窠臼,白酒企業(yè)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動力之源,成為真正的白酒品牌,大行于世。
白酒一根筋的七大表現
一、產品追逐一種香型
在中國的酒水消費文化中,香型是重要基因。長久的歷史也造就了多種香型共存的局面。但從現實看,多種香型并存并沒形成企業(yè)多元生存的格局,而只導致了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局面。八九十年代,清香天下無雙;現如今濃香中流砥柱。近幾年,隨著藍色經典的成名,綿柔型又成為眾多企業(yè)爭相模仿的焦點。
這種嚴重的跟風導致了白酒企業(yè)的創(chuàng)新能力嚴重被束縛。
事實上,從消費者來說,如果香型沒有專屬感,香型的意義并沒有想象大。只不過是行業(yè)內的狂歡而已。
二、產品追逐一種命名
和白酒追逐一種香型的現象類似,白酒品牌命名也極為雷同。諸如“貢、王、玉、金、神”,或168、518、519、888、999等等吉利數字接連登場,再后來就有5年、10年、50年、100年、2000年等一批陳年老酒不斷問世,發(fā)展下去市場上又接著出現一星、二星、三星、四星、五星,及至六星等等,使稱謂再創(chuàng)新高,仿佛如此便能很好的將白酒各品類的等級做劃分,更有甚者,有些企業(yè)把稱謂做到別的品牌上,以此愚弄消費者,造成視覺上的混亂,概念上的混淆的地步,讓消費者在選擇產品時一時手足無措。
從本質上說,命名對于產品而言自是重要,但其本質是與消費者溝通的工具。但從目前看,大多企業(yè)并沒有把握這個本質,而是集體靠向陳腐的文化,而遠離了本來應該密切關注的目標人群個性消費心理。
三、品牌追逐一種文化
文化是品牌存在的內核。曾幾何時中國白酒并不注重品牌文化的建設,除了廣告還是廣告,只有簡單宣傳與轟炸方式,可仿佛一夜之間,白酒企業(yè)又紛紛重視起品牌文化的建設了,可放眼看去所謂的白酒品牌文化,卻幾乎都是擠進歷史一途,白酒紛紛便得“悠久”起來,無論是產品還是文化都變得充滿“歷史厚重感”,動則千年百年,擠在歷史的窠臼里不可自拔,眾多的品牌為了爭執(zhí)誰的品牌歷史更悠久而吵的不可開交,于是歷史變成了考古的憑證,變成了故紙堆的疊加。
殊不知,消費者的價值觀,消費觀也是隨著不斷創(chuàng)新的文化、時尚而發(fā)展。
四、品牌追逐一種概念
與文化一脈相承,近年酒企競爭追逐的還有概念營銷,無論是歷史,還是年份、窖藏、工藝或者地域文化,一個成功了,就會出現一批。
從本質來說,概念用得好,也會增加產品和品牌的附加值,促進產品的銷售,但提煉酒文化和概念要結合企業(yè)和品牌的實際,不能牽強附會,名不副實的文化和概念炒作,只會被市場拋棄。
因此,從根本上,文化和概念離開了產品,概念和文化的訴求就成了無源之水。結合白酒企業(yè)的現狀,市場操作的意義遠比文化和概念的炒作重要,離開了市場操作,再好的文化和概念炒作,也只是海市蜃樓般的虛幻美景!
五、品牌追逐一種傳播
在許多白酒企業(yè)眼里,所謂的品牌傳播不過是廣告宣傳,尤其是當一些白酒企業(yè)在廣告策略上獲得一時的成功以后,更是引起更多的白酒企業(yè)群起仿效,例如上個世紀九十年代“秦池”的跟隨者“孔府家”、“孔府宴”、等等,但是最終這些酒企也是倒在了廣告上。雖然說廣告在品牌的傳播上占有一定的地位,但完全依附廣告狂轟亂炸建立起來的品牌,其品牌基礎往往都不牢固,如果廣告不能傳播品牌的利益,傳播一致的品牌主張,這樣的廣告其宣傳的意義是有限的,現在白酒的廣告?zhèn)鞑ジ嗟厥亲哉f自話,并沒有注意消費者心中潛藏的需求,沒有打開消費者情感之門、消費之門的鑰匙。不僅地方白酒品牌如此,即使一些全國性白酒品牌,例如茅臺或者五糧液也大體停留在以我為主的品牌宣傳中,并沒有體現品牌的價值,更多的白酒品牌在廣告?zhèn)鞑ド鲜遣恢啤?BR> 過去國內經濟正處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時期,酒類市場競爭還處在初級競爭階段,依托廣告媒介傳播,能夠取得品牌和技術的領先,當時的消費者消費相對不成熟,容易受廣告的影響。而今市場環(huán)境發(fā)生了變化,消費者逐級變得成熟理性,單純依靠媒介傳播已經很難取得突破。對于品牌前期的招商或許有所幫助,能夠解決品牌知名度問題,如果沒有扎實的產品品質保證及優(yōu)秀的品牌支撐,必將難以維繼。例如同以情感為紐帶,以“家”為品牌訴求的兩個品牌:山東的孔府家酒和安徽的高爐家酒,一個基于大規(guī)模的線上媒體品牌傳播,一個基于扎扎實實的市場操作,前者已然不見蹤影,后者成為中國白酒銷量最大的單品,高爐酒廠的銷售額一舉突破5億元,邁入中國白酒20強,孰優(yōu)孰劣,高下立判。
六、賣酒追逐一種模式
在白酒銷售以“終端為王”的時代,終端一直被眾多的白酒企業(yè)奉之為上方寶劍。許多酒企在無奈之余,把終端做為救命的最后一顆子彈,不論規(guī)模,不論實力,大量的白酒企業(yè)擠進終端,白酒市場的終端戰(zhàn)役逐漸升級。在有限的市場空間里,互相擠壓,采用的也是極為雷同的執(zhí)行策略,不外乎終端促銷、終端陳列、終端賄賂、終端攔截等手段,競爭的結果是:終端的門檻高起來了,終端成為大量缺乏后勁白酒品牌的墳墓。其實終端是酒企實現與消費者溝通的最佳途徑,如果能夠從終端第一時間了解到消費者的想法,對企業(yè)調整經營戰(zhàn)略,研發(fā)產品,乃至品牌的建設都會帶來極大的幫助,甚至也會給終端的執(zhí)行帶來不同的變化和選擇,不至于像現在這般千篇一律。
在最近興起的團購市場上也能看到這種一窩蜂而上的情形,它們似乎有著天然的懶惰或者缺乏一定的想象智慧,不會獨僻溪徑,走別人未走過的道路,想別人未想過的方法,只是一味跟隨著別人屁股后頭亦步亦趨,直至走入死胡同,乃至全者死在一塊而作罷。酒企的這種擰勁在企業(yè)的發(fā)展道路上實在是一種可怕的力量。
七、產品追逐更新換代
有一些白酒企業(yè)存在著品種換代快、產品周期短,一月換一個品種,甚至一年喝倒一個牌子的現象,這類酒企往往不擅于經營現有的產品,迷信靠更換新產品來改變市場不景氣的銷售狀況,但每一次新品的推出都沒有經過嚴格的市場調查和科學論證,研究開發(fā)能使消費者能夠接受的新品,只是為出新品而出新品,導致產品的經營總是進入惡性地循環(huán)當中,一個產品推出不行,迅即又推出下一個新品,上新品陷入盲目循環(huán)。
從品牌營銷規(guī)律看,酒業(yè)主導品牌在一個市場上的營銷成功,必須經過導入期-培育期-成熟期-衰退期這一過程。如果說品牌需要綜合力度的話,那么科學地處理好品牌交替規(guī)則是市場立于不敗之地的技巧性掌握。開發(fā)主導品牌時,就要策略地計劃開發(fā)兩種以上、級別檔次品質相當的品種;品牌市場推廣時,要明確主導產品、次主導產品和附屬產品;旗幟鮮明地推出主導品牌,推出與控制相結合地定位好次主導的品牌,以防后繼斷檔或喧賓奪主。如此不僅能使主導產品顯著突出,同時也讓其它產品得以延續(xù),讓消費者在青睞主力產品的同時,也會對次主導品牌不陌生,為日后次主導升為主導做了鋪墊。白酒企業(yè)必須要有策略地上新品,不能總是沒有積累,如此既對品牌的信譽與價值增長不利,企業(yè)永遠都是在原地踏步,耗費精力的同時也是成本的浪費。
解決一根筋的三個根本
面對白酒一根筋的表現,嚴格意義上這些表現都在一定時候一定區(qū)域內曾對市場起過標桿性的示范作用。但從一個市場良性循環(huán)發(fā)展來看,僅僅不斷模仿標桿性做法并不能解救自身。從市場發(fā)展階段看,白酒是一個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市場,要在競爭中走出新路,在李明利本人看來,關鍵有三個根本:消費者為本,系統(tǒng)為核心,創(chuàng)新是關鍵。
從消費者來說,個性化的消費需要個性化的品牌文化。如水井坊以歷經元明清600年的古代釀酒作坊遺址為底蘊,通過“中國白酒第一坊”的概念,運用一系列與其有關的歷史文化概念的營銷炒作,迅速脫穎而出,躋身高檔白酒行列。可是隨著水井坊的成功,一些酒企迅速跟風,于是“中國白酒第一窖”、“中國白酒第一缸”紛紛而出。當小糊涂仙運作“糊涂文化”的概念成功后,各地迅速涌出“醉糊涂”、“難得糊涂”,白酒市場上出現相當一批裝糊涂的糊涂酒。
從前者看,水井坊定位高尚生活元素本質上看到的是一群伴隨改革開放富起來,但尚未有身份標簽的新貴,所以會說第一坊與高尚生活進行配合,形成對目標消費群的心智沖擊。從糊涂仙來說,其看中的政商務系統(tǒng)中一些情緒,所以定位糊涂。
而相對于這兩個品牌,模仿者往往并沒有自己的明確消費者,只是一味跟風,也就很難成就自身的市場地位和真正的市場收獲。
因此,從根本來說,在一個供過于求的市場環(huán)境中,只有抓住了消費者,才算找到根本和一切市場活動的出發(fā)點。
與消費者為本,直接相對的是系統(tǒng)營銷。實際上,任何一個產品從企業(yè)到消費者,都有非常長的鏈條,所以本質上只有把這些鏈條全部掌握,才能真正掌握消費者心智。這就要求企業(yè)策劃白酒營銷從概念、到文化到營銷的每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都必須以消費者為核心,根據其價值進行系統(tǒng)匹配。只有系統(tǒng)匹配了,把酒的內在價值,融會在口感、香味、酒體之中,根植于酒質,發(fā)韌于消費者的感受價值,最后成型于消費者的享受。酒水最終才能成為品牌,創(chuàng)造屬于自己的市場空間。
更重要的是,創(chuàng)新價值無限。當香型一統(tǒng)天下時,洋河藍色經典綿柔型白酒、衡水老白干-老白干香型、口子窖-兼香型、景芝-芝麻香型等不同香型的白酒,使產品的差異化被無限放大;當大家都命名王、貢等字眼時,打工皇帝卻走出新的路;當都歷史時,金六福福文化、老村長平民文化,同樣顯出了異彩;當然,創(chuàng)新無處不在,從包裝、渠道到促銷、活動、廣告片都可以完成一個酒的差異化營銷。
李明利本人認為,只有圍繞消費者消費價值進行差異化,進行創(chuàng)新,中國白酒才能走出目前一根筋的困境,不拘一格降酒才,百花齊開,百花齊放,使消費者喝到自己滿意酒的同時,酒企也實現自身的良性大發(fā)展。
作者簡介:李明利,北京方圓品牌營銷機構董事長,中國農業(yè)產業(yè)品牌營銷第一人,著名的實戰(zhàn)派品牌營銷專家,中國招商營銷專家,非傳統(tǒng)策劃人的代表人物。在農產品品牌建設、水產品營銷、酒企品牌營銷等諸多領域有著精深的見解,尤其擅長針對企業(yè)現狀,提供最具針對性的品牌營銷實戰(zhàn)方案,幫助企業(yè)穩(wěn)健、快速實現品牌和利潤提升。李明利先生開創(chuàng)的“產業(yè)鏈營銷”、“品牌作局戰(zhàn)略模型”、 “聚點模型”等理論,已成為當前中國企業(yè)界和營銷界最為矚目的熱點。